[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培养人的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在大学生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进行。当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我国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工作者往往把学生问题看成是思想道德问题,用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心理障碍造成的。我国20%以上的大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他们必须考虑自己的思想、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要有所改进,就要摒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问题时的传统思想教育观念,克服一字一句全心全意教学的教学方式,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它们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解决技术问题。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使学生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心理教育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者根据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咨询治疗经验,运用心理学,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它是心理健康与健康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咨询、答疑等方式完成。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这是一门让人快乐和成长的科学。这里的成长是心理意义上的人格成长,包含心理成熟、自主性增强、自我完善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学科研究对象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但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表现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往往是重叠的。
实践表明,大学生的恋爱、学习交友等诸多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偏差和烦恼,一些看似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其实都是心理障碍造成的。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做工作,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时,两者要紧密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相对独立和坚持的意志、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等,这些都是思想建设的内容。学生从小接受的政治教育。这些内容为塑造健康心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为心理障碍的许多深层原因往往涉及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方面,要在心理疏导的同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以取得好成绩。
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品德。如果一个人心理健康,那么他就可以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毫无改变地生活和做学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中,以思想引导人,以真情呼唤人,以行动凝聚人。 同时注重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知识教学、认知能力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跟踪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经常收到非常好的结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